工厂如何实现可扩展装配自动化

来源: | 作者:PanYunKJ | 发布时间: 2022-08-05 | 387 次浏览 | 分享到:
可扩展自动化概念的核心是自动化程度的柔性化。对于装配系统的各个工位,可以在完全手动和(完全)自动化之间进行调节。

可扩展自动化概念的核心是自动化程度的柔性化。对于装配系统的各个工位,可以在完全手动和(完全)自动化之间进行调节。

因此,此概念被归类为混合装配系统。相比于具有长调整间隔的自动化程度,可扩展自动化的特点在于在装配系统中能快速短周期且细微地进行调整。

其目的是在任何时间、尽可能实时且经济地调整装配系统的工作点,从而对外部影响做出响应。由此可以显著降低经常出现的自动化程度与实际自动化程度之间的巨大偏差。

调整的细微程度则可通过工位上人和机器之间逐步划分工作内容来实现。例如,装配工位可以通过轻型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扩展,并且任务处理可以从人传递到机器人。具有确定接口的装配系统的一致模块化是可扩展自动化原则的前提。

除了工位以外,连接元件(例如传输设施和载体)的模块化设计可使工位之间的物料流容易适应自动化程度。这意味着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化扩展,并且各子系统(例如加工、处理和物料供应)可以彼此独立设计。

例如,在订单负荷较低时,轻型机器人可以将零件送至下一个工位,而当订单负荷增加时,可再购买第二个机器人用于该工艺步骤。提升单位时间的产出并不是可扩展自动化的主要目标。个别装配工位选择性提升自动化程度仅仅缩短了这些工位的加工时间,而生产线周期并不受影响。

只有通过长时间更换瓶颈工位,单位时间的产出才会增加。短时自动化扩展的基本原理是工业4.0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这些可用的技术才能将自动化/半自动化、模块化的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轻松地集成在一起。由于刚性连接被分解,因此可以在其中添加或替换单个装配工位。因此,工业4.0是可扩展自动化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