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全球四次制造业迁移,看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来源:
|
作者:PanYunKJ
|
发布时间: 2022-07-11
|
1306 次浏览
|
分享到:
继美国“智能制造”和德国“工业4.0”战略发布,2015年中国开始着手布局“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智能系统与制造业相结合,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厂。
继美国“智能制造”和德国“工业4.0”战略发布,2015年中国开始着手布局“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智能系统与制造业相结合,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厂。
01 全球四次制造业大迁移
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
第一次,在20世纪初,英国将一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进行转
第二次,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将纺织,钢铁等传统工业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二战战败国进行转移;
第三次,在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分别为: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和部分拉美洲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
第四次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的高度工业化地区,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能耗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
经过对四次制造产业大转移的发展研究,制造业的转移原因普遍的说法是高成本地区或国家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属于客观的发展规律。但是根据每次产业大转移的承接国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产生的的结果,却又有不同的解释;
02 制造业迁移的影响
美国承接着全球的制造业转移,在制造流程上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促使其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创新与推广以及大批量复制,使得美国在制造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为制造业的工业基础设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日属于二战之后的战败国,其制造业长期被美国所“主导”,承接了美国的纺织和钢铁等制造产业的转移。虽然低端制造业大量的转移到德日两国,但是它们将汽车,机械,电子作为高价值的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同时,在其国内形成了国家工业协作体系,产业结构精细专注,分工明确,发展了众多在不同领域里的专精且具有高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大迁移阵地: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
当时的韩国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制造能力并不突出,更多的在产业链的创新上进行研发,在各个零部件的环节上加大投资,促使其在技术和创新能力上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中国台湾专注于代工,并在半导体制造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同时在模具和工艺的创新的领域推动了高端制造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制造。
中国以综合体系实力,培育出了以BAT(百度腾讯阿里)为主的软件大数据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以及硬件制造相关的华为,小米,海尔,富士康等品牌。经过多年的积累,逐渐成为一个产业链自给自足且能为海外品牌代工,并有自主产品的庞大综合体系。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利润整体偏低,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相对较少;因此,2015年继美国“智能制造”和德国“工业4.0”,中国开始布局“制造强国”战略,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智能系统与制造业相结合,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厂。
03 智能制造的重要性
从全球范围内来说,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快智能制造布局,力争在第五次制造产业大转移中,获取长足发展。所以工业制造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各国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的强力资本。
上海磐云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专注非标自动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3C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电子及新能源等行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组装线体、包装线、检测设备、工装夹具、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整体规划等解决方案。
磐云科技经过8年多的高速发展,目前员工超过300人,并于江苏太仓市自建了24000平方的生产基地。磐云科技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与客户的信任,并与国内外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